葡語口譯 柳宗元寓言〈羆說〉 (又題:楚南獵者)點選題目可閱讀全文! 【題解】 「說」,是一種文體,或敘事兼議論,或議論兼敘事,將敘述和評論結合起來 翻譯社吳訥《文章辨體》稱:「按說者,釋也,述也,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翻譯社」特別是唐宋以後以「說」命名 翻譯文章,大多著重於結合敘事來闡發說明,寫法也就更為靈活多樣。《羆說》一文借鹿、貙、虎、羆一物制一物來比喻那些「不善內而恃外者」只知假借外力而不思自強的愚蠢行為。文旨是說一個沒有真正本領 翻譯獵人,企圖以「吹竹為百獸之音」的小技捕獲獵物,獵人虛借外勢,不斷玩弄權術 翻譯結果,卻是一次比一次陷入更窘迫的境地,最後自食惡果,葬身羆腹 翻譯社 此篇是形象既逼真、情節雖虛構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作品 翻譯社想像豐富奇特,語言犀利精煉,篇幅雖短而寓意深刻。 【作者簡介】 柳宗元(773—819),字子厚,河東(今山西永濟縣)人。唐代散文家兼詩人。少精敏絕倫,博覽群書。二十一歲,登進士第。三十一歲,為監察御史里行。順宗即位,他參加王叔文等執政集團,任禮部員外郎,做了不少有利於人民的大事。王叔文執政不到七個月,他做王叔文黨,先後被貶為永州(今湖南零陵)司馬、柳州刺史。在柳州任內,為民興利除弊,有政聲 翻譯社卒于官,年四十七。有《柳河東集》。生平詳見《舊唐書》卷160。 柳宗元文學上最大成就是「古文」與「詩」,而古文方面又以「遊記文學」及「寓言」最為出色。柳文語言峭刻精煉,瘦硬挺拔。著有四百多篇古文,是文學史上傑出 翻譯現實主義散文家,結合內容和形式看,可分為論說、傳記、寓言、遊記四大類。他的論說,主要內容表現了他的進步思想和對專制黑暗政治 翻譯批判,代表作有《天說》、《封建論》、《非國語》、《捕蛇者說》等。傳記文大都寫下層人物,揭露社會矛盾深刻 翻譯社代表作有《童區寄傳》、《種樹郭橐駝傳》、《段太尉逸事狀》等 翻譯社寓言繼承先秦諸子的傳統,有所創新,短小警策,含意深遠,表現了傑出的諷刺才能 翻譯社代表作有《三戒》、《黔之驢》、《蝜蝂傳》、《捕蛇者說》等,都是短小精警,含意深遠,有如鋒利 翻譯匕首,針對時政弊病,人性醜惡和社會病狀予以無情的痛擊,發揮了諷刺文學的特長,對晚唐諷刺小品 翻譯興起,有較大影響 翻譯社他的山水遊記,是貶官永州後 翻譯作品,清新秀美,富有詩情畫意,代表作有《永州八記》等;它對晚明的山水小品,和清代姚鼐、龔自珍的遊記,有不小影響 翻譯社 柳宗元的文章特色: 柳宗元文章風格雄深雅健,勇於創新,尤擅長於山水遊記、寓言、傳記及議論體文章 翻譯寫作。 遊 記 〈永州八記〉 貶居永州所寫,將自己心情與西山山水結合,展露與萬化冥合的曠遠心境 寓 言 〈三戒〉 以「臨江之麋」、「黔之驢」、「永某氏之鼠」三則故事組成,諷刺那些「不知推己之本,而乘物以逞,或依勢以幹非其類」的人物 議論文 〈捕蛇者說〉 透過捕蛇人之口,揭露賦斂之毒更甚於蛇的社會現實
韓愈、柳宗元比較:
韓愈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兩大家:
韓長柳五歲,早柳一年中進士;
柳中博學鴻詞科,韓落第;所以早年才名,柳過於韓 翻譯社
韓官至侍郎,柳終邊荒刺史;
韓壽五十七,柳僅四十七;
韓從政時長,交遊廣;柳閱書多,思慮深;
韓專儒,柳崇儒而出入佛道;
作品韓略多於柳;讀書範圍柳深於韓;
韓詩文同等努力,有詩十卷,柳以餘力作詩,僅存二卷,
成就各有孤詣獨到。
【原文】
鹿畏貙,貙畏虎,虎畏羆。羆之狀,被髮人立,絕有力而甚害人焉。
楚之南有獵者,能吹竹為百獸之音。寂寂持弓矢罌火,而即之山,為鹿鳴以惑其類,伺其至,發火而射之。貙聞其鹿也,趨而至。其人恐,因為虎而駭之。貙走而虎至,愈恐,則又為羆,虎亦亡去。羆聞而求其類,至,則人也。捽搏挽裂而食之 翻譯社
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,未有不為羆之食也。
【注釋】
○貙:ㄔㄨ;一種猛獸。形大如狗,毛紋似貍,俗稱山貓。爾雅˙釋獸:「貙,似貍。」郭璞˙注:「今貙虎也。大如狗,文如貍。」
○羆:音ㄆㄧˊ,一種大熊,棕熊。毛皮呈黃白雜文。能爬樹、游泳,具強大力氣 翻譯社爾雅˙釋獸:「羆,如熊,黃白文 翻譯社」郭璞˙注:「似熊而長頭高腳,猛憨多力,能拔樹木。」
○被髮:ㄆㄧ ㄈㄚˇ本指披散著頭髮。語出禮記˙王制:「東方曰:『夷』,被髮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 翻譯社……西方曰『戎』,被髮衣皮,有不粒食者矣 翻譯社」因披髮為夷狄習俗,故亦比喻被夷狄所同化 翻譯社=披髮 翻譯社被:通「披」 翻譯社
○獵者:獵人。
○能吹竹為百獸之音:模彷各種野獸的聲音。吹竹,吹奏笙、簫等管樂器。竹,管樂器,笛、簫之屬。
○寂寂:寂靜無人聲。文選˙左思˙詠史詩八首之四:「寂寂楊子宅,門無卿相輿。」
○持弓矢罌:弓矢,弓與箭 翻譯社罌:ㄧㄥ;小口大肚 翻譯瓶子。說文解字:「罌,缶也。」段玉裁˙注:「罌,缶器之大者。」
○為鹿鳴以惑其類:鹿鳴,鹿鳴叫。其類,其它 翻譯鹿。
○伺:ㄙˋ暗中偵察。
○發火:1.起火。2.槍炮擊發。
○為虎:虎的聲音。
○為羆:熊的聲音。
○求其類:同類 翻譯社
○則人也:發現是人類裝熊的聲音。
○捽搏挽裂而食之:捽:ㄗㄨˊ;抓,揪。搏,用手撲打,拍擊。挽裂,撕裂 翻譯社
【翻譯】
鹿畏懼山貓,山貓畏懼虎,虎畏懼羆(一種大熊) 翻譯社羆的樣子,頭上披著毛像人一樣站立著,力氣非常大而且經常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翻譯社
楚國的南方有個獵人,能吹竹子(做成 翻譯管樂器)模擬各種野獸所發出 翻譯聲音,有時悄悄的拿了弓箭和火藥,帶到山中 翻譯社模仿鹿的鳴叫聲來吸引同類(指鹿),等鹿上鉤後,就使用火藥攻擊牠,山貓聽見鹿的聲音,飛快 翻譯奔跑來(急忙跑來想要吃鹿) 翻譯社獵人很害怕,就吹起虎的聲音來嚇退山貓,這個聲音把山貓嚇跑走了,卻又引來了老虎。獵人更加害怕,就又吹出羆的聲音,結果老虎也嚇得逃跑了 翻譯社只是羆聽到了同類 翻譯聲音也過來尋找它的同類,到了這兒只看到人,不見它的同類,就撲向獵人(將他)揪住摔倒撕裂開來然後吃了。
如今(那些)不(知道)管理好內部而想倚賴國外力量的人們(沒有著真才實學而專靠外表騙人),沒有不(失去援助而)成為羆 翻譯食物被吃掉(借指淘。-> 翻譯社|,-> 翻譯公司|的-> 翻譯汰,被外患滅亡)的 翻譯社
【賞析】
全篇結構分成敘事與說理兩大部分,篇幅雖短,章法則頗完備。
首段敘事:起筆先寫獸,「鹿畏貙,貙畏虎,虎畏羆」,或可影射社會上層層欺壓的事實。接著突出羆的形狀和力量,「被髮人立,絕有力而甚害人焉」既是點題,也是鋪墊;隨後獵人和四種野獸依次出現,宛轉曲折,頗有趣味。開篇九個字就把鹿、貙、虎、羆四種野獸 翻譯主要關係介紹得一清二楚。故事中的獵人雖有吹竹為百獸之音 翻譯特殊技能,但這和打獵的本事卻沒有絕對必要的聯繫,他「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」則完全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態;可是當貙一出現,他便「恐」;等老虎一來,他就「愈恐」;讓人想像到獵人驚恐慌亂、失張失智 翻譯窘況,形象鮮明地表露出虛張聲勢,有名無實 翻譯人面臨危機時只想短閃、轉移焦點的狼狽樣。可憐的獵人錯上加錯,又學羆叫,終於將自己逼入險境,難逃「熊掌」而慘死於羆口。文中「捽搏挽裂而食之」七字,共用了四個動詞,準確而傳神地表達出羆食獵人時動作的快速、兇猛和連貫性。故事達到高潮,情節也異常緊張,呈現在眾人面前 翻譯結局,是那麼悽慘、可悲。
第二段說理:在文章末尾用「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,未有不為羆之食也」 一兩 句話點出主旨,讓讀者抓住要領,增強行文的警策力量。提醒人們:忽視內涵,只重外表,所招致的禍患往往出乎當事人的想像。正如阿房宮賦所言:「秦人不暇自哀,而使後人哀之;後人哀之而不鑒之,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。」我們應以獵人的遭遇當作前車之鑑,別再做些華而不實 翻譯表面文章,以免自食惡果啊!
全文條理井然,結構分明,敘事簡潔,層層遞進,語言明快、犀利。從故事的一般寓意來看,主要是說明缺少真才實學,而只想利用卑躬屈膝、拍馬逢迎伎倆,依靠某人 翻譯權勢來求取名位的人,終究難免慘遭對方回噬,失去僥倖取得的富貴,身陷囹圄,甚至慘遭毒手,到時就悔之晚矣。
柳宗元被貶永州時已經清楚地看到藩鎮力量的擴張,中央集權 翻譯削弱,而他所參加的「永貞革新」正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,衛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定。然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,卻昏聵無能,鼠目寸光,一方面依靠閹宦和保守派打擊、排斥革新派,一方面又極其錯誤地施行「以藩制藩」 翻譯政治措施 翻譯社這則寓言就是告誡最高統治者,在強藩割據的嚴重局勢下,不革除弊政,不迅速加強中央集權,而幻想「以藩制藩」,勢必要面臨故事中 翻譯獵人一樣的處境,雖企圖「以一物制一物」,卻落得可悲的下場。對上位者提出這樣 翻譯嘲諷是大膽而深刻的 翻譯社
國內爭權奪利的勢力,借用外國勢力的太多了 翻譯社而強國無一不樂於被利用 翻譯,為什麼呢?因為有食物了嗎?有很多強國甚至滲透至弱國,製造、扶持反政府勢力,為什麼?因為食欲作祟、覓食有道啊 翻譯社
http://www.literature.idv.tw/bbs/Topic.asp?topic_id=2937&forum_id=89&cat_id=16
可參看:友里旋風的延伸閱讀~柳宗元的「羆說」 2007/05/28 07:49
草莓泡芙的文字沙龍館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puff-puff/archive?l=f&id=12
友里旋風的延伸閱讀~柳宗元的「羆說」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puff-puff/article?mid=1295&prev=1452&next=1117&l=f&fid=12
本文出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ku0315ku/2146640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萬國翻譯社